甘南牦牛(曲拉)交易所内页大图

中国乳业七十年发展历程

七十年来,中国奶业革故鼎新,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转变和养殖规模扩大,其奶产量得到提高,促使奶业转型升级加快。从过去有票才能排队购奶,到如今市场上各式各样供应充足的奶制品,我国奶业发展速度已经跟上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于康震介绍,我国奶业连续跨越3个千万吨台阶。2018年,全国奶类产量3176.8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34.3公斤,比2000年增长了3.1倍。目前,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61.4%,奶牛平均单产7.4吨,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200万头。

针对近年来中国乳业发展工作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会上发言,农业农村部配合工信部等部门,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个方面推动乳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的种类,鼓励企业开发创新型产品,重点发展婴配乳粉、奶酪等特色和功能性乳制品;二是引导乳品企业将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扩大婴配乳粉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试点范围,开展与国际标准对标达标工作,切实提升乳品的品质和质量;三是进一步加强乳制品品牌建设。

据了解,现代集中规模生产下的奶牛吃的是配方料,喝的是干净水,睡的是“软卧床”。多家奶业20强企业负责人透露,我国已全面普及奶牛人工授精、秸秆青贮、疫病防控等现代技术,全部规模牧场实施机械化挤奶,90%以上规模牧场实现全混合日粮饲喂,部分牧场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计算机智能牧场管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昔日的畜群杂乱、手工挤奶、秸秆粗放饲喂等落后生产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

1949—1978 年 乳业“贫瘠”期

万事开头难,发展初期往往意味着艰险的环境与严苛的条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乳业最初的发展环境,“贫瘠”一词应该最为恰当。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乳业举步维艰。”

很多文献资料中对这个时期的中国乳业这样描述。

640.webp.jpg

图片来源: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70年乳业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

那么,最初的中国奶业发展究竟有多艰难?数据显示:1949年全国仅有奶牛12万头、奶山羊17万只,年产奶量分别为19.2万吨和1.7万吨。12万头奶牛中,产奶性能较好的荷斯坦奶牛仅2万头。

1949年,我国奶类总产量21.7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0.4千克。每个人每年0.4千克的奶类占有量是什么概念?按照现在一般一盒牛奶250克的重量来换算,1949年一个人一年的奶类占有量还不及现在的两盒牛奶。

奶牛养殖数量少,高产奶牛存栏量低,当时牛奶的珍稀程度让现在的消费者难以想象。1949年,偌大的中国只有几个小型乳品加工厂,生产的品种主要是巴氏消毒奶和炼乳。在当时乳制品极度匮乏的时期,上海“光明牌”全脂乳粉、浙江百好乳业的擒雕牌炼乳、“红星”奶粉、“红梅牌”全脂乳粉等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光明乳业、南京卫岗、三元乳业等初期投身乳业的代表企业,在此后对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乳业整体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缓慢前行。1959年到1962年,各地都呈现出牛奶供应紧张的局面,并严格执行凭票定量、定点供应,使有限的牛奶资源供应给最需要的人群。这种紧缺的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

正好经历过此阶段的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谈及此时说:“当时的乳品市场是提供什么消费什么,巴氏杀菌奶和奶粉凭票限量供应,想给老人或想给小孩买都难。”

据了解,在当时,为了给孩子解决喝奶的问题,农村和城镇都存在家里养羊养牛的情况,这也成为那时乳业发展缓慢的缩影。

1978—2008 乳业“改革”期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1978年无疑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间节点,改革开放的浪潮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也打开了乳业全面发展的时间阀门。

改革开放意味着市场的全面打开,调整农业政策特别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家鼓励扶持发展奶业,当时号召“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整个社会投身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极大提高,这也直接加快了乳业的发展步伐。

在上游养殖方面,为了提高我国的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展,1949年后开始有计划地进口高产种用奶牛和冷冻精液,20世纪80年代,主要对原有的奶牛群体进行选育提高,加之政策之下整个市场的放开,到2008年,我国奶类总产量3236.2万吨,是1949年的149倍,净进口乳制品折鲜208.9万吨,人均奶类由1949年的0.4公斤提高到25.9公斤。其中,标志性的高速发展年份是,2001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牛奶产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2004年双双突破2000万吨,2006年、2008年先后突破3000万吨,6年突破三个千万吨级台阶。

与此同时,乳制品加工方面,1984年,内蒙古扎鲁特旗乳品厂引进瑞典利乐—拉伐公司的片式超高温灭菌机、无菌灌装机以及配套设备。这是中国首次引进灭菌乳生产技术及设备。该设备生产的灭菌乳保质期可长达6个月,使产在北方的鲜牛奶远销南方市场,改变了北方的牛奶只有做成乳粉才能销往方南方的历史;1年以后,也就是1985年,黑龙江乳品厂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建成投产,日加工鲜奶能力200吨,年产速溶乳粉8833吨、奶油146吨。

牛奶产量的大幅提升缓解了当时社会消费端的紧缺。1984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西安等六大城市陆续取消牛奶凭票供应。

到这一阶段,我国乳业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原料奶生产、乳制品加工业初具规模,乳制品消费市场日趋成熟,市场的供求矛盾逐渐缓和。到2008年,全国有乳制品生产企业815家,乳制品产量1810.56万吨,其中液体乳产量1525.22万吨,固态乳制品产量285.34万吨。工业总产值1490.71亿元,销售收入1431.02亿元。

2008—2018 乳业“提质”期

成长总伴随着“阵痛”,一个产业从萌芽到成熟往往需要历经挫折,面对低谷。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爆发在中国乳业发展史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戒痕,这使当时勃勃生机的整个乳业瞬间折戟沉沙。2008年以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进口量增长幅度较大,进口奶粉一度垄断了中国奶粉市场。

在这个期间,达能、恒天然、雀巢等知名国外企业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适合的宣传营销快速占领了中国奶粉市场。面对发达国家上百年成熟产业的优势,刚刚经历过浩劫的中国乳业开始审视事件爆发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从2009年开始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重点监测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219890批次,合格率99.9%,黄曲霉素M1、铅、铬、三聚氰胺和革皮水解物等监测指标样品抽检合格率为100%。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乳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9.8%,是抽检合格率最高的一类食品。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9.9%。与此同时,除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之外,还有省、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其中,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监管最为严格,实行所有企业、所有产品、月月抽检、月月公布,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的食品安全体系检查。

2008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还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乳制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此后,国家卫计委陆续颁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74项,其中产品标准21项、生产规范标准5项、检验方法标准50项。

“中国乳业10年卧薪尝胆,凤凰涅槃,高度重视乳品质量安全,从原料奶来看,我国乳蛋白和乳脂肪营养指标持续提升,体细胞和菌落总数卫生健康指标持续下降,纵向比国产奶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横向比接近或达到世界奶业发达国家水平。”张智山说。

2018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鲜乳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100g,国家标准为≥2.8g/100g;乳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84g/100g,国家标准为≥3.1g/100g;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9.5万CFU/mL,国家标准为≤200万CFU/mL;体细胞数平均值为33.04万个/mL,低于欧盟、新西兰和美国标准,欧盟和新西兰规定≤40万个/mL,美国规定≤75万个/mL(A级奶、B级奶),我国暂未规定。

规模养殖场的圈舍设施、机械装备、饲草饲料、饲养管理,加工厂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量管理体系……中国乳企通过加大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学习,不断找出差距,十年的卧薪尝胆,中国乳业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部分企业、部分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

2018年至今 乳业“振兴”期

2018年,全国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6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排名前3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业进入世界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强,分别在亚洲排名第一位、第二位。中国乳业对其自身品牌不断地完善和维护,使其从一开始便立下的“做大”目标慢慢转变并实现了“做强”。

中国乳业市场的日渐成熟,不断满足消费者需要。

中国乳制品消费的品类主要是巴氏杀菌乳、全脂奶粉和其它干乳制品,发展到现在,市场上除了原有的品类外,各种风味酸奶、UHT奶、无乳糖牛奶、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调制奶粉、奶酪等国产、进口产品琳琅满目,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

2018年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折合生鲜乳34.3公斤,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0,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约低40公斤。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增长,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理念改善,乳品消费也将持续稳定增长。

国内市场的不断成熟也加快了乳业的“国际化”进程。截至2018年底,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澳优、飞鹤、贝因美等17家知名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投资国别为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爱尔兰、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地,投资领域有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奶粉、液态奶等乳制品生产以及奶牛养殖和牧草种植。

70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一段历史,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它是无数个片段,这个片段里包含着所有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弱”渐“强”的历史性时刻。当1949年,面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我们的发达国家时,艰苦卓绝、永不言弃是刻在中国人骨头上的民族血性。在奋进的中国人眼中,追赶从来不是难题,我们努力有、我们创造有、我们尽一切可能让“无”变成“有”,让“有”变成“优”,这是属于中国人的韧性,也是中国企业的精神。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也要求乳业积极正确应对自身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无论是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还是在国内市场,都需要中国乳品企业立足当下平稳发展态势,扩大企业格局,为着中国乳业下一个七十年继续奋勇前进。

    页脚二维码
    高德地图 - DIY我的地图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南牦牛(曲拉)交易所 陇ICP备17003503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